2025-02-25 11:22来源:本站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
关注5G和云计算相关,行业交流注明公司和名字call微信(mr3right)~
21665 445
27136 780
41652 969
26958 2388
0 0
89 0
404 0
1002 0
452 0
395 0
505 0
838 1
816 1
896 0
884 3
830 0
1060 9
1237 18
934 2
2979 0
2033 107
1568 25
1148 1
1773 0
2024年12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传播》杂志发表了王韬团队的论文《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传播学理论发展与SACRE模型建构》,首次系统提出医学传播学SACRE模型:也就是由专业医务人员(Scientific subjects,S)作为医学传播网络中的科学性主体,生产、传播和把关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患者(A1)、亲属(A2)、易感者(A3)和公众(A4)嵌套组成的四级科普对象(Audience,A)是科普内容的接受者;科学性主体(S)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Route,R),将医学科普内容(Clinic Content,C)分发触达不同受众(A),并检验科普效果(Effect,E)。SACRE模型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医学传播学学科内涵。
现代医学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在2019年出版的首部理论专著《医学传播学——从理论模型到实践探索》中得到了初步确定。在提出了医务工作者作为传播主体和公众健康指标作为评价方式等原创理论之外,依然借鉴了传播学的“5W”模型。此次SACRE模型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患者及公众实际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知识传播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医务人员开展医学科普和健康指导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使得医学传播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巩固。至此,医学传播学独有的完整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近期,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其中强调新技术新知识科普、治理网络伪科普流传、壮大科普人才队伍等关键信息引发广泛关注。建设医学传播学学科,推动其学术交流、场景应用和教学实践,无疑会对医学新技术新知识传播、压缩健康伪科普流传空间、培养医学科普人才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本论文的发表将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情,推进医学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